5月28日,中國青年報社舉辦社會責任報告座談會,迎來多位中青報的朋友,其中既有業內知名專家,也有來自高校、軍隊、企業以及鄉村振興、文化等多個領域的讀者和代表等。大家齊聚一堂共話媒體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不僅分享了自己與中青報的故事,也為即將發布的中國青年報2023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提出了真知灼見。
作為國內最早發布媒體社會責任報告的媒體之一,中青報自2014年以來已發布10份報告,即將發布第十一份報告。2023年是中青報媒體融合改革第十年,報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著力提高辦報辦網質量,努力推進一體化深度融合,正加速推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建設,目前全媒體用戶已突破3.1億人。
以“服務青年成長 推動社會進步”為宗旨,中青報始終將筆和鏡頭對準青年,關注青年,服務青年。在此次座談會現場,也有不少年輕臉龐。
95后張雪嬌是山西省靈丘縣東河南村黨總支副書記、團支部書記,她和她所在的靈丘縣多次成為中青報報道中的“主角”。在她看來,這些報道已成為靈丘發展的見證和動力,“在團中央持續深入的幫扶下,靈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邁向鄉村振興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這段歷程通過中青報的生動筆觸被記錄下來,會成為靈丘的寶貴財富 ”。
1978年10月,《中國青年報》刊發了新兵曹宇翔的一首小詩。40多年后的今天,他在座談會上激動地說:“如果當時沒有發表這首詩歌,可能就沒有我的今天?!比缃?,曹宇翔是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那首小詩被他視作自己創作生涯的一個重要起點。他說,自己只是中青報培養的眾多創作者中的一個。對這份陪伴他40多年創作生涯的報紙,頭發花白的他特意起立、敬禮。
除了分享與中青報的故事,現場多位嘉賓也對中青報及其即將發布的2023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提出了自己的期待與建議。
河北省政協委員、高級記者葛昌秋是中青報的“金牌讀者”。在他看來,中青報緊扣時代脈搏,是一家與青年共同成長、進步的媒體,在青年思想引領中發揮重要作用。他也期待中青報進一步深入基層,在更大范圍內建立連接、延伸觸角,“使中青報的觸覺不只在網上、在平面上,還可以更多地與年輕人面對面打交道”,讓更多人感受中青報的魅力,凝聚更多的力量。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方增泉表示,中青報在媒體融合轉型方面走出一條創新道路,從擬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中可以看到中青報10多年來媒介融合的成果,也可感受到中青報積極改革創新的魄力。他希望中青報繼續發揮品牌優勢,做青年之友,關心青年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扎根于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一線,傳播好中國青年的故事,同時連接中外青年,更好地促進我們國家的民間外交工作的開展。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中國交通報社副社長馬國棟表示,中青報擬發布的2023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體現了中青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及報社媒體融合改革取得的工作成果。他還總結了該報告的特點,并提出了具體建議。
中國青年報社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10年,也是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10年,媒體社會責任的發展進階與媒體融合的縱深推進相輔相成。在中宣部指導、團中央書記處具體領導下,中國青年報社十年磨一“廚”,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探索,鍛造了一批可視化全媒體精兵?!敖ㄔO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這是我們下一階段的宏偉目標。為此,我們將繼續從嚴治報、自我革命、知行合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實踐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