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由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中國記協新聞培訓中心、湖北省記協聯合舉辦的“記者之家”大學堂新媒體內容建設負責人培訓班在湖北武漢圓滿收官。中國記協、湖北省記協相關負責人出席結業儀式,并為學員代表頒發結業證書。學員代表還在現場分享了培訓學習的所感、所悟、所思、所得。
“記者之家”大學堂新媒體內容建設負責人培訓班結業儀式 喬立遠攝
本次培訓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主線,結合新中國成立75周年等重大主題報道,邀請中國新聞獎獲獎者代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學者,湖北日報、封面傳媒科技等媒體負責人,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和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分享重大主題報道創新經驗。此次培訓為期5天,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位新媒體內容建設負責人參加。
學思想 明方向 活課堂
在課堂上,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簡繁以《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為題,帶領學員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內涵。
中國新聞獎獲獎代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編輯熊捷結合實戰案例,詳細分析了融合報道如何創新創優,融合報道呈現出哪些新特點和新趨勢,目前內容與技術融合中遇到哪些問題和挑戰等。
中國新聞獎獲獎代表、江南都市報江西營商編輯部主任陳文秀以"營商幫辦"應用為例,詳細介紹該應用如何實現從“數字”到“數智”,再邁向“數治”的全過程,并分享了以應用創新助力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創新探索。
封面傳媒科技副總經理兼首席數據官徐楨虎以《打造和業務流程深度適配的融媒大模型應用》為題,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大模型以及生成式AI等前沿新技術,思考傳媒業如何在AGI時代下實現突破性發展。
湖北日報融媒體中心第三方平臺統籌人、短視頻主編李坤結合個人創作心得,與大家分享如何打造本地化爆款短視頻,并總結出四條錦囊秘籍。
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教授伍冬睿,以大腦的基礎知識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帶領學員們了解腦機接口的類型和最新進展,并預測這項前沿技術未來將在醫療、多媒體、娛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開眼界 拓思路 促提升
培訓期間,學員們還到湖北廣播電視臺參觀學習,考察演播廳集群、國際傳播中心、長江云展示中心等,了解區域性生態級媒體平臺建設成果;實地探訪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深入了解激光+智能制造等前沿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深入感受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成效;走進中國建筑科技館,多維度感受中國優秀建筑文化,沉浸式了解現代建筑科技技術,并參觀武漢火神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紀實展覽。
學員在湖北廣播電視臺演播廳集群參觀學習 長江云新聞 羅怡鵬攝
學員在湖北廣播電視臺國際傳播中心參觀學習 長江云新聞 羅怡鵬攝
學員在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參觀學習 喬立遠攝
學員在中國建筑科技館參觀學習 喬立遠攝
談經驗 話收獲 謀發展
培訓期間,參訓學員還就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如何出新出彩,結合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何做好經濟題材的融合報道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討論。
學員在認真聽講 長江云新聞 羅怡鵬攝
學員在熱烈討論交流 喬立遠攝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全媒創新中心副總召集人、首席記者高潔表示,感謝中國記協提供這次寶貴的培訓機會,和全國各地的同行進行了難得的深入學習交流,收獲不少啟發和思考。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要始終不忘初心、不忘學習、不忘創新、不忘傳播。
光明日報社技術與視聽部副主編孫金行表示,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與新聞報道的出新出彩,既體現在形式的多元、技術的創新、內容的深度,也體現在對意識形態的把握與社會責任的堅守。
科技日報社融媒體編輯部新媒體室副主任岳靚表示,中央媒體與地方媒體在新媒體領域優勢不同,有無限合作潛力,雙方應該進一步加強交流。
河南廣播電視臺總編室副主任王昊表示,這次培訓拓展了思維、更新了知識、扛牢了使命、結交了朋友。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融媒體傳播中心負責人弓春偉表示,主流媒體內容生產創新創優,洞見要深,態度要真,表達要淺。
哈爾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孟佳瑋分享了去年冬天大火的“爾濱現象”背后的媒體運營經驗,要讓“評論區”成為“許愿池”,傾聽受眾需求;變“我圍觀”成為“我參與”,調動市民熱情;由“報道者”成為“組織者”,形成線上線下合力。
貴州廣播電視臺《百姓生活》欄目副制片樊衛星是“村BA”“村超”解說員,他講述了這次跨界融合帶給自己媒體職業生涯的意外和驚喜,并表示超燃“村BA“現象背后是百姓幸福指數提高,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學員們帶著憧憬來,滿載收獲歸,紛紛表示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心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向著新時代新聞工作新征程再出發。(文字:長江云新聞李桓、中國記協喬立遠;海報制作:長江云新聞蔣艷、李桓;視頻制作:長江云新聞羅怡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