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0點20分,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外科的一間診室內,一臺縫合傷口的門診手術在動畫片的背景音中完成了。
4歲的淘淘可能沒有想到,到北京后去的第一個“景點”竟然是北京兒童醫院。2月2日晚,淘淘從北京西站下車后,還沒出火車站,就摔了一跤,手被撕了個不小的口子。淘淘被家長送到了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外科。
當天,恰好是急診外科醫生韓金寶值班,淘淘手部傷口的縫合由他負責。對韓金寶來說,手部縫合只是一個很小的門診手術,局部麻醉即可,然而還沒等縫合開始,淘淘就大哭不止。情急之下,媽媽拿出手機給淘淘放了個動畫片,孩子的哭聲才終于止住。縫合完成后,韓金寶給淘淘手上纏了紗布。纏完后,他對淘淘說:“你看,叔叔給你做了個棉手套。”
兒科急診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科室,韓金寶說:“因為來的孩子都很急,需要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有用的信息,同時用最高的效率把孩子的病治好,把命保住。”
韓金寶現在是急診外科的住院總醫師(以下簡稱“住院總”),需要全面及時掌握留觀、住院患者的情況,尤其是危重癥患者和術后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還要負責組織并參加本病房疑難、危重患者的會診、搶救和治療工作,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科室所有管理病人的工作在這里匯總,下級醫生所有搞不定的臨床方面的事情都由住院總來負責。”
最忙的時候,韓金寶一邊準備手術,一邊通過電話協調床位或者會診。多線條處理事情,是住院總的常態。當然,這樣的能力并不是一天練就的,需要經驗的積累。如何保證在高強度工作下不出錯?答案是:無他,手熟爾。韓金寶說,在做住院總之前已經做了大量的手術,這些手術幾乎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
韓金寶基本上沒有什么節假日的概念。甚至,節日假期可能更忙。以孩子們的寒假和春節為例,放假后,外出活動增多,外傷的孩子會增多。此外,外地轉診過來的疑難雜癥、重癥的孩子也會增多。
春節假期期間,急診面臨的壓力會更大。大年三十、初一那幾天,急診外科會收到大量氣道被異物堵塞的患兒,這些異物主要是堅果、果凍等食物。
最忙的時候,他從早晨8點上班開始一直做手術到第二天凌晨兩點,除了中間抽空吃飯、去廁所,幾乎沒有休息。第二天下班的時候,韓金寶感覺自己“被掏空”了。住院總幾乎是每位臨床醫生必經的歷練。韓金寶明白,這么高強度的工作過后,個人能力也會得到快速提升。
急診科醫生的成就感也在“補給”韓金寶。把那些送來時奄奄一息的孩子搶救下來,一家人的希望也被“搶救”了下來。尤其是自己當爸爸后,韓金寶更能共情家長,也更能體會到自己工作的價值。
當然,還有一些孩子沒有被搶救回來。讓韓金寶印象深刻的是他之前在其他科室輪轉時遇到的一名8歲患兒。孩子送來時,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在醫院里治了兩天,還沒來得及查清楚病因,孩子就去世了。孩子的爸爸是40多歲的漢子,孩子去世時,爸爸在孩子的床邊一邊唱歌一邊哭。這個場景給了韓金寶很大的沖擊,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醫學的局限性。
此后的工作中,韓金寶逐漸與醫學的局限性和解。醫學注定無法解決所有的生老病死問題,但的確在解決越來越多的問題。
縫合完淘淘的傷口后,韓金寶又安撫了下這個孩子。離開時,淘淘情緒已經放松了下來。在下一位患兒到來前,韓金寶可以稍稍松口氣,積蓄體力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劉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