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記者回訪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一路通暢。
車沿山梁一路向北,到頭拐往山腳,下到底,便是柳溝鄉樊家溝村下樊社。一路上,水泥路面平整,急彎處都有拓寬,崖邊是清一色的波形鋼板護欄。
下樊社是一個有51戶人家的自然村,2014年以前是出了名的“行路難”:山路跑不下汽車,去鄉上趕集,27里路要步行3個鐘頭。“早就大變樣了!”村民樊成汪說,如今,水泥路通了,班車的喇叭響了,去縣城也就個把鐘頭。
樊成汪記得,通路當天,村里熱鬧極了,村民們給在外的親戚朋友挨個打電話,一樣的話反復說:“路‘一掛’(全都)修通了,方便得很!”
如今,鋪開積石山縣的交通圖,總里程達960.9公里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和村道,串起了散落于墚峁溝屲的村村落落。
“10多年間,全縣道路狀況發生了巨大改變。”積石山縣交通運輸局工程師張鳳吉介紹,到2016年底,縣里145個建制村全部通了等級路;到2021年底,1296個自然村全都通了硬化路。
有人家的地方,就通硬化路。“硬化路也是應急路,質量要保證。”積石山縣交通運輸局辦公室主任張官俊說,水泥的標號、混凝土的厚度、路面的寬度等,工程師都要逐一核驗。
2023年12月18日,積石山縣發生地震后,張官俊連夜去巡路,看到最擔心的路段也沒被震垮,揪著的心放下了。
依托日益完善的路網體系,地震災區實現搶險救援力量、物資高效調配:不到16小時基本完成救援,33小時后農村公路全部恢復通行,很快轉向受災群眾安置工作……
“如果道路不暢,救援隊伍進入地震災區可能需要6至12個小時。”參與救援的甘肅藍天救援隊隊長於若飛說,這次抵達震中,只用了4個小時。
下樊社就在震中。震后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救援的隊伍就趕來了。分食物、發被褥、搭帳篷、架火爐,“大伙兒沒挨凍。”樊成汪說,幾天后大車就拉著活動板房進了村。
“再過幾天就立春了,春節也快到了。”臨別時,樊成汪看著灑滿暖陽的水泥路說,“一路通暢,生活充滿希望。”(記者 王錦濤)